You wouldn’t bother with the journey unless something special awaited you at the end. And then once you reached it, the joy would be fleeting.
生命的處境好像不會因為某種塵埃落定而完熟
各種變動使得我們被迫停留在躁動不安的青春期
Erling Kagge的新書裡的西班牙牧羊人費南多,每在他的山頭遇到一個人,都會問對方一樣的問題:
「想像一下你閉上眼睛,二十年後又張開眼睛。這時候,看到什麼你會很開心?」
我不知道,但絕對跟功成名就牙科病例沒什麼關係。
跟費南多心意相通,每年我和S都在反覆詰問自己一成不變的問題:
「人生到底在追求什麼?」
這個生命本質的終極母題構成太巨大,勵志書籍的作者會告訴你:把人生切成一小塊一小塊,把目標切成細項
這種追求的確更容易達成了:
要成功順遂、無愧於心,先去考個專科再說
要考個專科,先考上好醫院的住院醫師
要申請上好醫院,先分發去好的實習地方
要有分發的詮釋權,先確保期中期末的肝臟功能正常、考古洩題握緊
喔對了,更別說還有還得先在大學推徵那年扮演璞玉,才會拿到遊戲SD卡
好像得打完各關大boss,才會拿到一點命運施捨的bonus
「人生在追求什麼?」
A健康
B金錢事業
C快樂
大部分的人,也包括我,應該都會選C快樂
吧,健康就快樂、成功就快樂
有錢有時間就有餘裕,有餘裕就快樂,快樂這個詞那麼廣義又聽起來那麼美好
為了追求快樂,我們成為忠心耿耿的奴僕,搞得自己又累又不快樂
I still care how others view me, but I no longer let the fear of judgment stop me from doing things that bring me joy.
當從新的地方傳回舊的聲響
雖然還無須爭取認同、還不用陷入自我懷疑
但進新環境之前,不大有自己名字詮釋權的事實
我對此一直不拿手而缺乏安全感
真實世界那麼有趣,總有那麼多話好說、那麼多話要說
也是該把人的關係、場面、定位重新梳理
把自己的角色、位置、責任、歸屬,也再一次捋一捋
就像PGY面試最愛問的
你未來的牙科生涯規劃,你最喜歡哪一個科別
總得一邊揣著上意一邊侃侃而談,一邊困惑,現在這個階段真的知道自己要什麼嗎
還其實一切都只是懸念,什麼都正在發生
另外一個愛問的問題是
對PGY的期待是什麼
我寫下:
站在更結實的基礎上,讓能力變的更周全嚴謹
更、更、更
好像PGY是什麼神奇的萬用鑰匙
用他就能打開心目中的一百扇門
過去的自己,天真而莽撞、無法無天還野心勃勃
想要什麼就去爭取,不撞南墻不回頭
漸漸成熟到意識到自己的平庸之後
事情都變得簡單許多
套一句小池一夫的書名:
至於牧羊人費南多的詰問,在下個山頭也能回答他,不急
就像新的一年
宿舍窗外是東海遠遠的煙火人煙聲
新年快樂,我對S說,get stronger
新年快樂,我對自己說,然後 slow down
總有某些瞬間,過去和未來都變得不再重要。
(下一秒就被助理姊姊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