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LIFE 妖怪元神
    • 月底碎碎念
    • 羚羊人物誌
  • LOUPE 牙醫之眼
    • US美國牙醫
    • 生態觀察日誌
    • Endodontics 安抖
    • Periodontics沛綠歐
    • OMS 口腔外科
  • TRAVEL 小日子
    • 旅居
    • 府城餐桌
    • 紐約
羚羊小姐(尾巴擺擺)
尾巴擺擺
LOUPE 牙醫之眼Periodontics沛綠歐

軟組織勃氏

by Katherinebanbi 6 1 月, 2023
written by Katherinebanbi 6 1 月, 2023
2K

正名:李勃牙周軟組織手術基礎實作課程

別名:軟組織魔術師

今年聖誕我還沒30,尚未順利成為魔法師

先遇到了一位軟組織魔導師,我是說,導師

三天課程不短,我的review文也跟著長了起來….

(警告:本篇是心得文 不是共筆文哈哈哈)

中間翹了一堂課去妖怪村買咬人貓果子
悔恨啊

課程分成三部分

後面列著一些我第一次聽到的閃光點

*如果有成功報名到第二期的讀者,可以也按圖索驥的在三天中找到講師的、自己的答案
  • lecture(術式的歷史背景、治療精神,概念性的打底)

勃哥以文獻考古學家著稱,大家可以窺知一二

聚焦在重要的研究跟資訊上,可以幫助我們簡化思考跟(煩惱)的流程

  • Technique(怎麼切翻縫 under micro) 

如果只有lecture,當然難以接軌臨床

但直接進入hands on,縱然手把手,回去恐怕仍是一招一用

課程設計多了一個過渡“technique” ,串接reasearch跟實際的應用

  • Hands on (磨細節、細節魔)

Day 1
[Topic] phenotype, 自然牙KG, 軟組織的各種 diagnosis

[Hands-on] flap design, suture technique, 取肉補肉graft harvest (FGG/DSCTG), recipient site preparation

閃光點:

▫ 變色龍FGG
FGG不必然得醜,要怎麼用flap design讓他融入背景
▫ Thin biotype就得改嗎?
▫ 實際的顯微擺位
▫ 保護donor site的各種方法(literally “各種“)
▫ 軟組織多澆水

Day 2
[Topic] root coverage

[Hands-on] Single recession flap design

閃光點:

▫ 暴露CTG 跟暴露帶上皮的CTG的皮有差嗎?
▫ Recession 不做會怎樣?
▫ Trapezoid/triangular flap 的差異Thin biotype就得改嗎?

Day 3
[Topic] CAF on multiple recession

[Topic] 初學者如何不踩雷

[小單元] emdogain, PRI, NCCL

[Hands-on]  multiple recession  , Graft harvesting (一刀兩刀流)

閃光點:

▫ 翻破了怎麼補救
▫ 現有的資源要用在刀口上
(如果肉只有那麼多,要放在哪幾顆)
(真的小到不行,要怎麼吊)
(好像在玩拼圖,而我在玩華容道。)放我出去
▫ Tunnel , triangular/trapezoid , oblique flap選擇 (based on papilla)
▫ What patient should know?


▫ Hands on 

每個人在切豬頭的時候,大刀闊斧,如有神助

特級廚師再世

但現實很骨感,病人也不是豬頭(我才是?

所以課程中也適當的設計了一些仿臨床的障礙(詳述於後文XD

<Day 1 Lunch>
小當家,你排骨要煮多一點啦哈哈哈
吃飯配玻片

(終於言歸正傳)

自然牙一直是我們心中最弱的那塊

implant 當道,各方顯學在教怎麼補骨補肉,取肉也通常for implant

軟組織的處理就也更偏重在 primary closure 或是 implant旁的KG增補 上

那自然牙呢?什麼時候去補?有recession 就要補嗎?thin phenotype要補嗎?會酸要補嗎?(補了有用嗎)

  1. Expert opinion ?
  2. 分級制度
  3. 顯微
  4. 其他小細節
  5. 2022 聖誕魔法
Expert opinion ?

最高證據等級困境

aka 常常有說等於沒說

有些小夥伴可能看到“專家意見”這個字出現,就開始皺眉了

畢竟我們都知道他是證據等級最低的,所謂”一家之言“

在讀書的時候,我們下意識地會往更高等級的舉證走:systemic review, meta-analysis

這時候常常會遇到一個難題:因為證據要嚴謹,所以常常說起話來都保守許多

(可能有幫助、應該沒問題、No harm for patient)

比如:

Thin gingiva比較會recession
但是沒有證據說 把他改成thick就可以保持牙周健康
From BEST-EVIDENCE CONSENSUS

嗯..謝囉

懶人包絕不是正途,但是當最有evidence based的資訊攤開在你眼前

“嗯……所以我要……..”
“可不可以直接跟我說要怎麼做…..”

Over gingival recession
/ For 增加KG band寬度
/ For phenotype alteration…..

很開心有expert在高等級的文獻考古之後

願意回到自己的臨床經驗、分享他的個人opinion,告訴初入門的我們怎麼做

更重要的是:什麼時候要做


複製研究結果?

“Research” vs ‘‘Real-world situations’’

在某些經典研究中

比如Karring 經典猴子實驗(上皮到底要不要角質化,取決於下面的CT)

但在原始的實驗中,移植完mucosa or gingiva之後,他有搭配去上皮,曝露出下面的CTG

1. removing the overlying alveolar mucosa 

2. re-epithelialized from the surrounding non-keratinized epithelium 

補啥長啥(aka 基因決定論)

但聽了好多課,沒有看過有醫師多做去上皮的步驟

勃哥說他自己曾經有實驗精神的去上皮看看:結果那一塊就縮下去了XDD

棒,我就是想知道 “什麼東西只是實驗設計” XD

文獻的考古自己也能挖,但深淺在人

挖出來的兵馬俑,放在現代要怎麼煉成神兵利器
大抵還是回到個人造化
(以及口袋深淺,足夠花錢買經驗跟一位好老師)
分級制度

有時候我覺得dental treatment 如果有個分級表就好了

(就像是implant 的SAC tool )

讓我們不至於想嘗試新東西,結果輸到脫褲底

選擇首戰場

跟適當的武器

就學長的經驗,普遍級的root coverage 區域應該是premolar了
(1) gingival thickness最薄,有放進去有活,那改變量會很有感
(2) 非美觀區,forgivable

and 先練習open flap (CAF) 吧

把tunneling 留到勃哥的中級班見

適切的避戰

新手的宣言

補完肉就不會酸了嗎?–不要給病人這種保證
矯正後才補,肉長得回來嗎?— 那說服的了病人接受1+(1) 兩次手術嗎

如果又遇到超限制級的人(台北市蛋黃區辣妹)、超限制級的區域(突出來的3, 拉不上來的上7),那真的脫褲預備

懂得齒肉生理極限、自己目前的能力極限、做出對的診斷跟決策

是軟組織新鮮人的第一堂課

顯微

這不是我第一堂軟組織課,卻是第一堂顯微軟組織課

記得自己在中植美時候,博仁學長坐在最後面

PGY的我拿著case去問他,“為什麼這邊不切開啊?”他問。

“Minimal invansive. ” 我(自信滿滿地)說。

微創,微屌

學長:沒有放大工具、沒有顯微器械、6-0以上的針,真的會微創到嗎?

(沒有,沒有那麼兇啦XDD)

這句話我一直記著,兩年後聽到勃哥在課程開宗明義:

顯微手術,不是顯微鏡推出來就叫顯微手術

是器械、微創技術的全面升級

之前只是顯微鏡洗牙、cu個前牙,我就覺得耗費心神

根據Microsurgery in Periodontal and Implant Dentistry這本書列出的顯微牙周難度分級表

我根本已經從stage 1 跨到stage 4了喂XD!

執行時,常把最好的視野都讓給了顯微鏡

所以手怎麼來怎麼不順,處處制肘,很想乾脆棄甲歸隱

但看學長做,突然發現,不順的時候,有時就得使出反手拍,整場球賽才玩得起來

(這好難言傳啊—–)

時代在進步,科技不只會選土豆,也能幫助我們把一些safe number更拓寬


過去的數據
現在在顯微鏡的幫助下、用不同的incision design
怎麼modified?
當我們變得更精確,graft 可以取的量也可以更多一些

在練習micro的時候,盡量場景設置的擬真一點:

真實擺位
真實豬頭
(不是,這豬頭也太vivid了吧)
給他一個架子
讓他可以擺在一個類似臨床的角度
最後搭配上一台高貴蔡司

器物也擬真(這個仿palate曲面嘖嘖嘖)

學姐:誒?這是中場點心嗎?
勃哥:這可是我千挑萬選才選中的
一顆
神奇果子XD

其他小細節

包括術前準備、冷兵器們(器械,拍照鏡選)、麻藥打法、單多股線適用site、教導病患照護方式,課程中都有帶到

(ex) 手術前麻藥的位置

麻藥打的正確,是照顧病人、也照顧照片

不要直接打在Interdental papilla上,都還沒手術,就要缺血而亡了那塊了

2022 聖誕魔法
一起過了冬至
聖誕
吃了香宮的粵式烤鴨
咱們師到掉渣的助教
,總是太歡樂的助教們
好想把桌上的emdogain
全部幹回家

READ MORE

lessonsoft tissue
3 comments 1 Facebook
Katherinebanbi

現職大醫院小齒科醫 部分時間勤勤勉勉,其餘時間不誤正業

previous post
膠膠女Emdogain– (下)超級比一比,錢包對不起
next post
Give me a implant. Right here ,right NOW.

3 comments

每天跟paper打架的Intern 6 1 月, 2023 - 9:39 下午

好讚喔QAQ
窮困潦倒的因疼好羨慕💸
好奇這堂課有沒有教運用Double flap technique的技巧?
看了paper還是很難想像實際怎麼操作🥲

Katherinebanbi 6 1 月, 2023 - 10:10 下午

因疼就在看double flap!
(回頭看看自己,再看看別人….)

有提到各種releasing 的技巧(在PRI的小單元中)
從PRI, modified PRI, upward motion scissor technique, perioplasty
到double flap technique, periosteal pocket都有稍微講到
但是double flap 並沒有進行實際的操作喔,有點太偏GBR了

每天跟paper打架的intern 7 1 月, 2023 - 3:33 下午

有這麼讚的課
看來畢業後要努力存錢惹
(然後都拿去上課還是一樣經濟拮据🥲)
但是感覺都還離我好遠..
先看部落格望梅止渴一下
謝謝學姊分享

Comments are closed.

怕沒發摟到第一聲咩咩叫嗎?在此訂閱

What’ve we got here

  • IADS世界牙醫學生年會 (1)
  • LIFE 妖怪元神 (23)
    • 月底碎碎念 (12)
    • 羚羊人物誌 (11)
  • LOUPE 牙醫之眼 (56)
    • Endodontics 安抖 (5)
    • OMS 口腔外科 (1)
    • Periodontics沛綠歐 (27)
    • US美國牙醫 (3)
    • 生態觀察日誌 (19)
  • TRAVEL 小日子 (19)
    • 嘎意ㄟ瑞芳 (2)
    • 嘎逼 (3)
    • 府城餐桌 (3)
    • 旅居 (5)
    • 波士頓 (3)
    • 紐約 (3)
  • Uncategorized (1)

羚羊小姐(林會筑醫師)

羚羊小姐(林會筑醫師)

填志願前以作家為志

後來如願成為寫字的人

大學寫公文跟企劃書

畢業後寫病歷跟申覆

熱門文章

  • 城市的擇偶守則(我愛市集...

    30 7 月, 2021
  • 肉肉的處理

    5 3 月, 2025
  • ReSearch

    28 2 月, 2018
  • Williamsburg (超詳盡)認真晃悠手記

    30 7 月, 2021
  • 又髒又滑 髒又滑

    31 5 月, 2020

TAGS

ACCV (2) bonegraft (1) boston (3) bread (1) cafe (3) caries (1) coffee (1) dentist (26) direct pulp capping (1) emdogain (2) endodontics (1) FGG (2) fine dining (2) friends (6) GBR (2) hotel (2) IADS (1) immediate implant (3) implant (1) intern (1) lesson (1) microscopy (1) NBDE (1) new york (1) NYC (1) partial pulptomy (1) periodontal regeneration (5) Periodontics (14) PGY (1) prognosis (2) root coverage (1) soft tissue (8) sourdough (1) travel (5) tunneling (2) US dentist (3) vital pulp therapy (4) 三總 (5) 中榮 (4) 台南 (1) 吃貨 (1) 成大 (8) 日常 (7) 瑞芳 (1) 生產力 (3)

分類

  • Endodontics 安抖
  • IADS世界牙醫學生年會
  • LIFE 妖怪元神
  • LOUPE 牙醫之眼
  • OMS 口腔外科
  • Periodontics沛綠歐
  • TRAVEL 小日子
  • Uncategorized
  • US美國牙醫
  • 嘎意ㄟ瑞芳
  • 嘎逼
  • 府城餐桌
  • 旅居
  • 月底碎碎念
  • 波士頓
  • 生態觀察日誌
  • 紐約
  • 羚羊人物誌

彙整

羚羊小姐(尾巴搖擺)

好女孩上天堂,壞女孩走四方
(蝦~好猶豫喔~)

https://www.instagram.com/katherinebanbi/


趕羚羊的羚羊
常常在靠北,可是都只是咩咩
(口嫌體正直的經典案例)

  • Facebook
  • Instagram
Footer Logo

@2021-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ed and Developed by 羚羊小姐


Back To Top
羚羊小姐(尾巴擺擺)
  • 首頁
  • LIFE 妖怪元神
    • 月底碎碎念
    • 羚羊人物誌
  • LOUPE 牙醫之眼
    • US美國牙醫
    • 生態觀察日誌
    • Endodontics 安抖
    • Periodontics沛綠歐
    • OMS 口腔外科
  • TRAVEL 小日子
    • 旅居
    • 府城餐桌
    • 紐約
羚羊小姐(尾巴擺擺)
  • 首頁
  • LIFE 妖怪元神
    • 月底碎碎念
    • 羚羊人物誌
  • LOUPE 牙醫之眼
    • US美國牙醫
    • 生態觀察日誌
    • Endodontics 安抖
    • Periodontics沛綠歐
    • OMS 口腔外科
  • TRAVEL 小日子
    • 旅居
    • 府城餐桌
    • 紐約

What’ve we got here

  • IADS世界牙醫學生年會 (1)
  • LIFE 妖怪元神 (23)
    • 月底碎碎念 (12)
    • 羚羊人物誌 (11)
  • LOUPE 牙醫之眼 (56)
    • Endodontics 安抖 (5)
    • OMS 口腔外科 (1)
    • Periodontics沛綠歐 (27)
    • US美國牙醫 (3)
    • 生態觀察日誌 (19)
  • TRAVEL 小日子 (19)
    • 嘎意ㄟ瑞芳 (2)
    • 嘎逼 (3)
    • 府城餐桌 (3)
    • 旅居 (5)
    • 波士頓 (3)
    • 紐約 (3)
  • Uncategorized (1)
@2021-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ed and Developed by 羚羊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