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醫clerk的最後一天以TMJ surgery落幕,整個clerkship我只能做到安生以上一點點,但就算來個從頭到尾的閉著眼睛的人,以高醫這樣扎實而暴力的知識轟炸,一定也能滿載而歸吧。
Before start
口外書上寫著:TMD 10%~20% combine psychiatric illness
TMJ的問題分成:
(1) 肌肉出問題 muscular parafunction (e.g. bruxism)
(2) 關節出問題 internal disc derangements
- 有沒有clicking sound?: 區分with/without reduction - 有沒有霹啪聲(crepitus): osteoarthrosis (代表說運動的時候有卡到irregular surface) (學名:degenerative change) - 平常有沒有習慣性的咬牙(clenching or grinding) - 嘴巴打不開:meniscus displacement(通常單側) (正常人開口度40~45,張口受限大概25~30mm) (但是要判斷好,是因為痛才沒有張開、還是真的是張不開) 然後要注意不要硬去把病人嘴巴扳開來測(aka End test) (40~45就可以了,不要去量到60mm,不然本來沒問題的,都要被搞到joint hyperfunction了啦 脫臼吿你QAQ) -嘴巴合不起來:luxation of the mandibular condyle - systemic arthritis condition :通常雙側
視診inspection
腫起來:懷疑感染性(ex 關節炎、小朋友的parotid gland發炎)
如果關節炎發展到末期,還可能造成
- 外耳道狹窄
- 臉部不對稱
觸診 Palpation:判斷是不是肌肉的問題
1.temporalis m.:按壓太陽穴
2. Medial pterygoid m:小指按壓 ramus 內側
(事實上很難壓到)
3. Masseter m.:檢查 mandible angle(為主),還有外耳道前方(deep portion muscle)
4. digastric m.前腹:請病人脖子彎一下較容易觸診
5. Lateral pterygoid m.:口內,7,8 後上方輕輕壓上去,約在 tuberosity 和 cheek 之間的 space 附近
( 哈,這是課本說的,不過顳顎學會的時候,老師說根本摸不到好嗎XD)
(臨床上看到主任會拿一隻棉棒,戳戳tuberosity 的後方)
1.temporalis m.:按壓太陽穴
2. Medial pterygoid m:小指按壓 ramus 內側
(事實上很難壓到)
3. Masseter m.:檢查 mandible angle(為主),還有外耳道前方(deep portion muscle)
4. digastric m.前腹:請病人脖子彎一下較容易觸診
5. Lateral pterygoid m.:口內,7,8 後上方輕輕壓上去,約在 tuberosity 和 cheek 之間的 space 附近
( 哈,這是課本說的,不過顳顎學會的時候,老師說根本摸不到好嗎XD)
(臨床上看到主任會拿一隻棉棒,戳戳tuberosity 的後方)
最常見:MPD(myofascial pain and dysfunction)
可以給予肌肉鬆弛劑(soma)/物理治療
也有可能:
— -fibromyalgia (是個系統性的痛,偏好老女人,可能伴隨睡不好/大腸激躁症,對於傳統治療反應差)
— -myotonic dystrophy(肌肉強直症):容易trismus
(跟disc出問題的差別在於:咬進MI位置時會痛)
<高醫師 觸診小撇步>
不要!(再次強掉)不要直接什麼都不說就摸上去
有位牙醫師已經因為頭頸部觸診時,摸了女性病患的pectoralis major在官司中….
小姐/先生 不好意思,我現在要在你的臉部肌肉做個觸診
我現在要摸脖子的肌肉囉….
joint movement
不治療
etiology而言,很多病人都是因為咬合或是情緒、壓力(使得TMJ沒有辦法休息),才導致TMD
所以有一派的醫師認為不需要手術,開antidepressant
短期 — 我們會先解決症狀為主
長期 — 會進展到咬合板治療的情況:
- 保守治療(熱敷、按摩、soft diet、吃藥),以上進行了一個月都沒有效
- 第一次來,就已經痛了半年以上,那這保守治療應該也不會有效了
non surgical treatment
(上面依治療階段排序)
在這個時期,patient education 是很重要的
- 少做一些張大口的事、注意食物
尤其是一些病人發現自己有clicking sound,就開始反覆開口測試自己的聲音
2. 醫師講講不聽,可以讓他自己察覺
biofeeback device或是 electromyographic recording ,跟牙菌斑顯示劑有異曲同工之妙
surgical treatment
過去的處理方法:(巨觀為主,清創掉發炎組織)
open joint surgery(arthotomy)
打開來看,把disc縫到正常的位置
缺點:容易有facial nerve injury、臉上也會有疤(切線在preauricular line)
現在著重探討細胞病理的部分
arthrocentesis(關節穿刺術 — -穿刺的目的是沖洗):
➜適用於:急性發炎的case
➜vaccum effect (或叫做suction effect),壓力太大,讓上下關節腔吸再一起,針頭插進去之後,就可以破壞這個環境(剝!的一聲)
➜88%的成功率,不過高醫做完大概只有五成會改善疼痛症狀
➜方法就像這樣,定位好(手動定位joint位置)之後
兩根針插進去,一個當進水口,一個出水口
➜課本在學理上當然說,要沖上關節腔(比較大)
但老師老實說,口外這樣用手定位,針是戳到上關節腔、下關節腔
(disc 跟condyle head 之間)、還是disc
根本傻傻不知道XD
indication | acute closed lock degenerative joint disease (如果是with reduction ,還是可以正常開口,不會closed lock) |
contraindication | ✓joint proshthesis (已經有裝人工關節的) ✓如果確定有感染,就不可以打入抗發炎的藥steriod ✓凝血功能有問題的人 |
Hyaluronic acid
本來就是關節潤滑劑,既然TMD的病人玻尿酸會變少(histological aspect of synovial fluid)
那就打進去補充吧
✓症狀在2~7天內會緩解
✓效期:半年
(但在中山醫的療程:兩個禮拜打一次、打三次)
Arthoscopy (75%~90%的成功率)
手術之前,先請助理mobilize joint
(師:在國外有時候mobilize就是一個手術)
用內視鏡,把原本往前移的disc拉回來(把disc縫到後端的位置,又稱 關節的重新置位)
或是把沾黏的部分清創
最後混合steriod 長效止痛藥marcaine打進去
禁忌症:有ankylosis, tumor , 有infection (可能會引導到裡面)
Eminectomy (把eminence bone切掉)
surgery procedure:
(1) 在耳垂前面切個橄欖球形狀的incision line
(2) 啊隨便啦 這輩子切不到這種手術
modified condylotomy
做個VRO(把ramus往前往下移)
好處是,extra-articular approach,所以比起前面比較沒有侵略性
但同時 關節內的致病原沒辦法改善
而且就是要套著arch bar (套個6個月)
TMJ replacement
假設現在disc被完全磨耗,就算復位了還是會因為磨損而疼痛
會考慮採行這個方式
可以分成自體移植/人工關節
自體 | ✓coronoid process(如果他沒有一起被沾黏,就可以拿來用; 吸收程度會比較小一點,因為他是intraosseous growth的bone) ✓ankylotic mass:直接拿沾黏的地方,重建再利用 ✓costochondral graft(3mm~10mm的graft 被取過來之後,會adapt 成關節的樣子,但是我們也無法控制他要怎麼長➝ 容易沾黏) ✓sternoclavicular graft(donor site比起上面有更多的血管) |
人工alloplastic | ✓stock:不客製化,當然就會比較不fit ✓customized :要等六個月來做prosthesis 但long term follow其實也不是那麼的好...(51.9%的成功率 — — F Briceño ) 而且也無法達到translation movement 是最激進的做法 看他這樣是金屬撞骨頭,骨頭一直被撞一定掛 所以要把TMJ facade,兩個接觸面要穩定的(類似的) |
但是台灣目前沒有永久性的關節置換
(據說衛福部今年年中才會通過進口TMJ implant ,因為被“保護台灣醫療產業”的法規卡住惹) — -大概在2021年年底通過
老師用後腦勺問我說,“所以這個病人有什麼問題?”
我吶吶:“….他的condyle外型”
結果(被勃然大怒XD)
這張拍pano的角度拍歪了(兩邊ramus明顯寬度不同),所以看到這種有時候連pano上看起來condyle是平的,都不一定是外型問題。
這張的問題在於左邊的disc卡在condyle前面了(但pano上是看不到disc的,一般用MRI/Echo看),lateral pterygoid muscle拉拉拉到fatigue了
但詳細的位置還是要看arthoscope,順便喬個正確的解剖位置
再更aggressive的方式,就直接open surgery,把muscle剪短了,讓他有力把disc拉回去(muscle reduction)
但muscle reduction不是一個常態的術式
一般常態的術式是用縫的。
我用最近很火的太子殿下為大家做示範
原本錯位的disc就像卡在前面的黃色
要把他縫到後面正確的位置(紅色)
就像戴安全帽一樣
最後她吃了藥,一週後回診做了咬合板
女導遊:“那戴這個會不會影響到我講話,會不會有點臭零呆”
R學長停下修咬合板的手:“會啊”
女導遊:“靠邀。”
試戴之後,導遊撇嘴:“而且他沒有服貼”
學長:“他不用服貼牙肉啊,他是貼牙齒的,他不是假牙。”
老師:因為硬體、還有醫院成本考量….(現實很骨感)
對高醫而言,TMJ的手術治療完全不是個profitting 的治療
沖洗(arthocentesis)健保點值是1400點
一點0.9元的話也才1260
但是關節穿刺是個要推進手術室、全身麻醉的術式
光GA的錢都cover不了
那如果因為醫療成本考量,跟國外一樣在local做呢
病人肯定幹ㄍㄧㄠˇ
定位的時候針戳來戳去的
找不到的時候還得重來
沖洗的時候,耳朵可沒麻醉而聾掉,水聲清晰的毛骨悚然
遇到tro pa還得了
所以高醫現在對於TMJ disorder的處置還是以non surgical procedure為主
錢事小,又事大啊
像這樣的TMJ手術如果要開刀的話,鐵定得排MRI (排到的時候都今夕是何年了)
Echo也能拿來看,方便是方便,就是牙科部自己沒有一台。
牙科部最近在申請器材
但幾位老師都說不樂觀
以超音波TMJ而言,可以用“其他部位超音波”來申報健保
不過一次600點(哇靠不是跟洗牙一樣了嗎XD)
一台超音波100多萬,這麼算起來牙科部如果真的進的話
可能要8–9年才會損益平衡
錢不是萬能,醫療沒錢真是萬萬不能。
那如果小姊姊一定要手術,不手術不甘願的話呢?
老師推薦了幾位台灣有在做TMJ surgery的醫師
北醫周珊如醫師、中山呂明怡醫師,還有現在崛起的奇美TMJ
(題外話)
最後兩種正顎手術與TMJ的關係:
BVRO可以改善關節問題
因為proximal part是free的
他就會被capsule拉著往後上方移動
因為capsule跟muscle的作用
joint會自己adapt到一個好的位置
但SSRO則不然
他會受咬合影響(我給condyle一個位置),所以不會改善TMD